腾龙时时彩在线计划

探析现代战争的“全胜”之道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代表作,蕴含着丰富的克敌制胜智慧。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时代,战争的有限性、震慑性、混合性等特征更加突出,凸显了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伐谋伐交”“安国全军”等思想的弥足珍贵。《孙子兵法》蕴含的制胜智慧,对于破解当今国家安全和战争难题,最大限度地限制战争暴力并获得“全胜”,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全胜”的核心思想:谋攻之法,不战屈敌

孙子谈兵论战,却并不认为武力是制胜的唯一手段。他提出以谋攻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观,主张尽可能地通过非暴力手段使敌方屈服,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胜利。

孙子“全胜”思想,要义是一个“全”字。“全”就是使敌完全屈服,我方不受损失,从而将战争的伤害降到最低。孙子主张,以优势的实力和充分的迎战准备为前提条件,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武力威慑等手段,通过先机制敌、灵活机变、谋势造势,制止战争的爆发。按照他的主张,大到敌国敌军,小到敌旅敌卒都可以不战而使其屈服,从而达到既打败对方,又保证两军生命安全的目的。在孙子的构想中,不但要珍惜我方军民的生命,而且要重视保全敌方将士和民众,避免对抗双方走向国破家亡的结局。

为达到“全胜”的目的,在战略谋划上,要胜敌一筹,“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在力量对比上,要处于优势,“胜兵若以镒称铢”;在战争准备上,要周到细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理想的结局,但在现实战争中,往往需要用某一局部的战而胜之,换取另一局部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原则从国家战略层次到战斗层次,都同样适用。不仅和平时期对制止和遏制战争有重要作用,即便在战争进程中,也广泛适用,以削弱敌方实力,打击敌之气焰,配合军事斗争的胜利。

战争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兴师十万,日费千金”“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孙子提出“全胜”之道,主张凭借己方优势力量,综合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全面的准备和绝对优势的持续保持,瓦解敌方的政治基础和战略,陷敌于孤立无援境地。他强调以军事手段运用形成威加于敌的战略态势,以较小消耗实现最大化收益,尽量用不战的方式达成目的。这一思想不同于西方的战略威慑理论,体现了中国战略思想的灵活性。

孙子将“全”作为战争的最佳结局,而非一味求“胜”,其目的是将战争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全胜”的关键是思维方式和战略理念的转变:不仅赢得军事,更要赢得政治;不仅赢得战争,更要赢得和平;不仅赢得利益,更要赢得人心。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战争的破坏力空前巨大,但控制战争的手段并未明显增加。因此,要想在战时形成制胜之势,达到“兵不顿而利可全”的目的,就不能等战争爆发以后再行动。而应在和平时期,在战争准备活动中就胜敌于先。

“全胜”的实现途径:伐谋伐交,伐兵攻城

孙子通过对战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战略思想,主张尽量避免用流血手段来达成战略目的。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可分为两个范畴。“伐谋”和“伐交”属于“不战”的范畴;“伐兵”和“攻城”属于“慎战”的范畴。其中,把属于政治外交斗争范畴的“伐谋”和“伐交”摆在战争手段的首位,通过谋略运筹与外交博弈,不损一兵一卒,是为上策。“伐兵”“攻城”等军事手段则是不得已而用之的下策。孙子把“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指导战争的最高原则,反对穷兵黩武,主张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孙子认为,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既可以采取军事手段,也可以采取非军事手段,以这两种手段、两种方式去综合筹划战略策略。解决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最好方法是采用非暴力手段达成预期目的,即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综合运用多种力量,通过挫败敌方的计谋、破坏敌方的外交等手段,分化瓦解敌人的联盟,使之屈服。以最全的准备和最小的代价实施行动,把战争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避免给国家、人民造成重大损失。

“不战而屈人之兵”理念并非主张完全摈弃战争,而是讲取胜的关键在于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周密的预先准备,并辅之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迫使敌人不敢冒险发动战争,进而避免战争发生。“不战”绝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军事斗争,而是综合运用军事与非军事的各种手段所形成的综合威慑力的结果。无论何时,军事斗争是一切手段中最后也是最有力的手段。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特殊现象和特殊规律,“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普遍规律。很多时候,“战而屈人之兵”的“因”才能催生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果”,只有在力量的综合对比中,一方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方处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有可能实现。缺少了强大军事实力的支撑,在国家关系构建中,预期的利益就难以获得,已有的利益也将丧失。从孙子以后的诸多兵家论著与战争实践来看,“不战”的思想随着时代的演进和技术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发展。更多的后世兵家已不再把绝对化的非战视为最高目标,而是更多关注于如何先胜而后战。这种演变,体现着中国战略思想中备战、慎战、敢战的统一。

“全胜”的现实选择:安国全军,维护和平

自古知兵非好战。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兵凶战危”“好战必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民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孙子主张以非战争手段解决争端。即使是运用军事手段,也反对单纯依靠武力达成目的的狭隘军事观点。在孙子看来,战争不仅事关国家存亡,也事关民族兴衰。无论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还是“上兵伐谋”,其精髓均在于“止戈谋和”,这集中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一脉相承的仁义为本、以和平为取向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力求以非战争手段解决争端的文化传统。

当今国际社会,局部战争与恐怖主义仍然是横亘在世界和平与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而孙子的“全胜”思想或许能够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新的思路。从战争实践讲,当今世界,战争仍然是悬挂在人类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控制战争规模,减少战争伤亡,降低附带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成为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滥用战争手段,既不符合世界人民追求和平、自由与发展的愿望,也无助于从根本上消除引发纷争的固有矛盾,甚至加剧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对抗,影响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避免伤亡和破坏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凭借力量优势来以最小代价和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目标往往成为最佳选择。如何把战争可能性降低,有效减少战争损失,较好地控制战争规模和进程,这一趋势正体现了孙子“全胜”思想所追求的目标,并为其赋予了现代价值。

当今世界,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已成为各国在争取自身生存和发展斗争过程中共同的心愿。当然,国际竞争的丛林法则并没有改变,历史远没有走到铸剑为犁的时代。在国际政治中,需要从人类最根本的整体利益出发,放弃强权政治思维,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充分理解不同文化群体的历史传统,慎重运用战争等暴力手段,公平处理国际事务,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世界格局。(赵巳阳)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资讯

相关资讯